清涼一夏的後遺症

by gaeasky66

清涼一夏的後遺症 今年許多人都發現了氣候明顯與以往不同,大家應該猶記得三四月春天的時候,天氣還寒冷的不得了,無法把冬被給收起來,而這兩個月的夏季比往常炎熱許多,不少人受不了陽光的酷曬清涼一夏的後遺症,很多客戶來店裡反應,常常走沒幾步,陽光曬的皮膚都會痛清涼一夏的後遺症,最近更有許多客戶身體症狀出現了類似感冒的情況,本以為是感冒趕緊來做療程,療程中才發現,其實他們剛好都不是感冒也不是鼻子過敏,而是明顯的中暑情形。當我們告知是中暑的症狀,個案本身都吃驚不已,想說自己有做好防曬,也沒有一直出去曬太陽啊!因為熱都熱死了,忍不住都待在冷氣房,怎麼會中暑呢?清涼一夏的後遺症

 

傳統中,過去大家都以為是夏天曬太久陽光,又加上太少喝水才會中暑,其實不然,隨著氣候的趨於炎熱,大多數人選擇待在冷氣房裡,也不喜歡流汗黏膩的感覺,但是老天爺之所以賦予我們汗腺,畢竟有它的必要功能,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幫助我們調節體溫,排除身體的熱氣以及代謝體內的不好物質,隨著常待冷氣房,甚至因為夏天又是西瓜以及許多寒性食物的產季,比方竹筍以及各式瓜類….香瓜、哈密瓜等等,更有人喜歡大快朵頤的吃芒果冰、各種冰品、冰飲,這時雖然有馬上清涼的感覺,但反而因為身體突然降溫,也造成了心臟的負擔,比方說原本的體溫是37度,而冰的食物是0度,因此當冰的食品一進去,體溫便瞬間下降了18.5度﹝(37+0)/2﹞,累積幾次下來,身體便容易產生不適的感覺。這便是所謂的陰暑。

 

如果要讓身體能夠循環得宜,不會因為氣溫稍微的轉變,就產生不舒服的反應,建議可以搭配冷療布紮療程,來強化心臟以及靜脈的功能,來因應不同時節的身心狀態。

 

以下是2010年7月30日大紀元時報的報導,給大家一個參考囉!清涼一夏的後遺症

 

 

 

 

夏天貪涼當心中「陰暑」

文╱鄧正梁(正梁中醫診所院長)

中暑,是指在夏季感受暑邪而發生的病症,現代醫學認為是人體的排熱功能降低所致,表現為突然暈倒、身熱、噁心、嘔吐、煩躁、大汗(或無汗)、面色蒼白,重者牙關緊閉、四肢抽搐,應快速將患者轉移至涼爽通風處,補充水分,以得到緩解,恢復正常。

而對「陰暑」,中醫認為是「靜而得之」、「避暑乘涼得之」、「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」,夏季人們貪涼、露宿太過或者久臥空調房間,或用涼水沖澡;年輕人則自恃身體結實,大量進食冰啤酒、冰汽水、冰西瓜;更有怕熱者,乾脆在室外鋪上涼席睡一覺,因而出現惡寒頭痛、鼻塞流涕、口渴咽乾、四肢痠痛、發熱無汗、胸悶噁心、嘔吐腹瀉等一系列症狀,這就是中醫所謂的「陰暑」。

中醫認為,「陰暑」的發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,而兼有寒和濕,所以「陰暑」不像中暑那樣明朗化和發病急劇,「陰暑」病程比較長,濕邪纏綿,或汗出而熱小退。中醫的治療在辨別其暑熱、暑濕、寒濕、濕熱的不同情況,以分消、清化、清利、宣通等辦法綜合調理。

夏季一般對中暑的預防較重視,但對陰暑的認識不足,特別是老人、兒童、孕產婦、體弱及患有慢性病者,更容易患病,所以,夏季不可因避熱而過於貪涼,以免寒濕侵襲而引起「陰暑」。

夏夜不要露宿室外,更忌席地而臥;外出乘涼時不可貪涼太過,或久臥冷氣房間,飲用生冷瓜果、甜膩之品無度,以免暑濕傷人正氣而致病。

一旦患「陰暑」,症狀較輕者酌情服用藿香正氣散,以化濕祛暑、散寒止瀉,症狀偏重者要及時就診。陰暑並不等同「感冒」,是因體內暑熱、暑濕、寒濕、濕熱未能得以清理的緣故,服用解熱鎮痛藥、抗炎藥均無效。

 

You may also like